《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
附录C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 / C.3 近海大气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评估

C.3.1 近海大气区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宜通过实测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Ms)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M s = k t 1         (C.3.1-1)
K = M s 2 t 0        (C.3.1-2)
式中:k——混凝土表面氯离子聚集系数;
t1——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达到稳定值的时间(年),无调查数据时,涨潮岸线100m以内取10年,距涨潮岸线100m~300m取15年;
t0——结构建成至检测时的时间(年),t0>t1时,取t0=t1
Ms2——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实测值(kg/m3)。
2  当实测有困难时,距涨潮岸线100m以内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最大浓度可按表C.3.1取用,距涨潮岸线100m~300m时,应再乘以0.77予以修正。
表C.3.1 距涨潮岸线100m以内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最大浓度M

C.3.2 临界氯离子浓度可按表C.3.2采用。

表C.3.2 临界氯离子浓度M
注:1 括号内数字为占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2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混凝土强度每增加10MPa,临界氯离子浓度增加0.1kg/m3

C.3.3 近海大气环境下混凝土构件按保护层锈胀开裂评估的耐久年限,可根据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和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按表C.3.3进行评估。

表C.3.3 近海大气环境下混凝土构件按保护层锈胀开裂评估的耐久年限
注:1 表中符号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 临界氯离子浓度及表面氯离子浓度应按本标准表C.3.1、表C.3.2取用;
3 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占胶凝材料30%;
4 表中括号内保护层厚度用于南方炎热、干湿交替频繁的地区;
5 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的构件,可将实测保护层厚度增加10mm后,按表中环境作用等级ⅢD评估;
6 接触除冰盐环境,可按本表同环境作用等级评估;
7 评估时可根据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与实测保护层厚度插入取值。

C.3.4 实测表面氯离子浓度低于本标准表C.3.1给出的Ms值,且差值超过25%时,可降低一个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