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19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 / 4.4 电磁感应法
4.4.1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间距。
4.4.2 检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根据设计资料了解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2 根据检测目的确定检测部位,检测部位应避开钢筋接头、绑丝及金属预埋件。检测部位的钢筋间距应符合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
3 根据所检钢筋的布置状况,确定垂直于所检钢筋轴线方向为探测方向,检测部位应平整光洁。
4 应对仪器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4.4.3 检测前应进行预扫描,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探头在检测面上沿探测方向移动,直到仪器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并初步了解钢筋埋设深度。重复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4.4.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应根据预扫描结果设定仪器量程范围,根据原位实测结果或设计资料设定仪器的钢筋直径参数。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在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扫描探测,确定钢筋的准确位置,将探头放在与钢筋轴线重合的检测面上读取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 应对同一根钢筋同一处检测2次,读取的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不大于1mm时,取二次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为保护层厚度值,精确至1mm;相差大于1mm时,该次检测数据无效,并应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进行2次检测,仍不符合规定时,应该更换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进行检测或采用直接法进行检测。
3 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仪器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垫块应与探头紧密接触,不得有间隙。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保护层厚度时应予扣除。
4.4.5 钢筋间距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预扫描的结果,设定仪器量程范围,在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扫描,确定钢筋的准确位置;
2 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当同一构件检测的钢筋数量较多时,应对钢筋间距进行连续量测,且不宜少于6个。
4.4.6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直接法进行验证:
1 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 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3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4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4.4.7 当采用直接法验证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7根,当实际检测数量小于7根时应全部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