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19
7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 / 7.3 半电池电位法

7.3.1 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上可布置若干测区,测区面积不宜大于5m×5m,并按确定的位置进行编号。每个测区应采用行、列布置测点,依据被测结构及构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划分网格,网格的节点应为电位测点。每个结构或构件的半电池电位法测点数不应少于30个。

7.3.2 当测区混凝土有绝缘涂层介质隔离时,应清除绝缘涂层介质。测点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清洁。不平整、清洁的应采用砂轮或钢丝刷打磨,并应将粉尘等杂物清除。

7.3.3 导线与钢筋的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采用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钢筋的分布情况,并应在适当位置剔凿出钢筋;
2 导线一端应接于电压仪的负输入端,另一端应接于混凝土中钢筋上;
3 连接处的钢筋表面应除锈或清除污物,以保证导线与钢筋有效连接;
4 测区内的钢筋必须与连接点的钢筋形成电通路。

7.3.4 导线与铜-硫酸铜半电池的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连接前应检查各种接口,接口接触应良好;
2 导线一端应连接到铜-硫酸铜半电池接线插座上,另一端应连接到电压仪的正输入端。

7.3.5 测区混凝土应预先充分浸湿。可在饮用水中加入2%液态洗涤剂配置成导电溶液,在测区混凝土表面喷洒,半电池的电连接垫与混凝土表面测点应有良好的耦合。

7.3.6 铜-硫酸铜半电池检测系统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同一测点,用同一只铜-硫酸铜半电池重复2次测得该点的电位差值,其值应小于10mV;
2 在同一测点,用两只不同的铜-硫酸铜半电池重复2次测得该点的电位差值,其值应小于20mV。

7.3.7 铜-硫酸铜半电池电位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
2 应按测区编号,将铜-硫酸铜半电池依次放在各电位测点上,检测并记录各测点的电位值;
3 检测时,应及时清除电连接垫表面的吸附物,铜-硫酸铜半电池多孔塞与混凝土表面应形成电通路;
4 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检测时,应保证铜-硫酸铜半电池刚性管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同时与多孔塞和铜棒保持完全接触;
5 检测时应避免外界各种因素产生的电流影响。

7.3.8 当检测环境温度在(22±5)℃之外时,应按下列公式对测点的电位值进行温度修正:
当T≥27℃:

当T≤17℃:
式中:V——温度修正后电位值(mV),精确至1mV;
VR——温度修正前电位值(mV),精确至1mV;
T——检测环境温度(℃),精确至1℃;
k——系数(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