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附录F 混凝土性能受影响层厚度原位检测方法 / F.2 碳化深度测试方法

F.2.1 单个测区碳化深度的测试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  在混凝土表面布置测孔,根据预估的碳化深度选择测孔直径;
2  清扫孔内碎屑和粉末;
3  向孔内喷洒浓度为1%的酚酞试液,喷洒量以表面均匀湿润但不流淌;
4  当已碳化和未碳化界限清楚时,测量已碳化和未碳化交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碳化深度,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5mm。

图F.2.1 碳化深度测孔示意图

F.2.2 当碳化深度用于损伤程度评定时,测区和测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表面损伤状况进行分类,将表面损伤状况相近的构件作为一个损伤类别;
2  对每个损伤类别按约定抽样方法选择受检构件或受检区域;
3  每个损伤类别布置不应少于6个测区,测区宜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
4  每个测区应布置3个测孔,取3个测孔碳化深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碳化深度的代表值;
5  提供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检测值;
6  以每个类别中最大的碳化深度作为该类别混凝土性能受影响层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