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10 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 / 10.3 环境作用损伤检测
10.3.1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对环境作用造成的构件损伤进行检测:
1 硬化混凝土遭受冻融影响;
2 新拌混凝土遭受冻害影响;
3 硫酸盐侵蚀的环境;
4 高温、高湿环境;
5 造成钢筋锈蚀的一般环境和氯盐侵蚀环境;
6 化学物质影响环境;
7 生物侵蚀环境;
8 气蚀和磨损条件。
10.3.2 环境作用损伤的检测,应通过外观检查将其识别成下列四种状态:
1 未见材料性能劣化;
2 存在材料性能劣化;
3 出现构件损伤;
4 构件结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10.3.3 现场检查时宜以下列现象或状况作为未见构件材料性能劣化状态的识别依据:
1 建筑装饰层完好无损;
2 构件抹灰层完好无损;
3 构件混凝土暴露但不存在遭受环境作用的条件。
10.3.4 现场检查时宜以下列现象或状况作为存在材料性能劣化状态的识别依据:
1 构件混凝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且使用年数较长;
2 构件混凝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且有附着的生物;
3 构件浸泡在水中;
4 出现渗水的构件;
5 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部分;
6 直接暴露在水流或高速气流的部分;
7 直接暴露在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中的构件;
8 受到摩擦影响的表面;
9 冬期施工且未采取蓄热养护措施构件的表层。
10.3.5 对存在材料性能劣化状态区域的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1 外观状态检查;
2 性能受影响层厚度检测;
3 影响层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
10.3.6 当需要推定碳化等造成的材料性能劣化区域剩余使用年限时,可按本标准第11章进行检验。
10.3.7 现场检查时宜以下列现象或状况作为出现损伤构件状态的识别依据,出现损伤的构件应评定为达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构件。
1 构件出现裂缝,包括顺筋裂缝、贯通断面裂缝和表面裂纹和龟裂;
2 混凝土保护层脱落;
3 构件混凝土出现起砂现象;
4 构件混凝土水泥石脱落;
5 裸露的钢筋出现锈蚀现象。
10.3.8 出现损伤构件的检测项目宜包括损伤的面积、深度和位置,必要时应提出进行构件承载力评定的建议。
10.3.9 现场检查时宜以下列现象或状况作为构件结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状态的识别依据;对于受到严重影响的构件应建议进行构件承载力评定。
1 混凝土大面积剥落;
2 钢筋明显锈蚀;
3 构件出现明显的不可恢复性变形。
10.3.10 对于受到严重影响的构件宜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测:
1 钢筋锈蚀量及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
2 混凝土损伤深度、面积与位置;
3 构件变形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