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7 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 / 7.3 内部缺陷检测

7.3.1 对怀疑存在内部缺陷的构件或区域宜进行全数检测,当不具备全数检测条件时,可根据约定抽样原则选择下列构件或部位进行检测:
1  重要的构件或部位;
2  外观缺陷严重的构件或部位。

7.3.2 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宜采用超声法进行双面对测,当仅有一个可测面时,可采用冲击回波法和电磁波反射法进行检测,对于判别困难的区域应进行钻芯验证或剔凿验证。

7.3.3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时声学参数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检测要求和现场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试部位(简称测位);
2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应与待测混凝土良好粘结;
3  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择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4  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内不应夹杂泥沙或空气;
5  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内部钢筋轴线平行,当无法避免时,应使测线与该钢筋的最小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6  应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设置仪器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检测同一测位时,仪器参数宜保持不变;
7  应读取并记录声时、波幅和主频值,必要时存取波形;
8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7.3.4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不密实区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有关规定进行。

7.3.5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构件裂缝深度可按本标准附录E的有关规定进行。

7.3.6 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应提供有关测位的选择方式、位置、外观质量描述以及缺陷的性质和分布特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