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20
7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 / 7.5 球节点加工

7.5.1 螺栓球成型后,表面不应有裂纹、褶皱和过烧。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10倍放大镜观察检查或表面探伤。

7.5.2 封板、锥头、套筒表面不得有裂纹、过烧及氧化皮。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10倍放大镜观察检查或表面探伤。

7.5.3 封板、锥头与杆件连接焊缝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二级焊缝质量等级标准。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根。
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或检查检验报告。

7.5.4 焊接球的半球由钢板压制而成,钢板压成半球后,表面不应有裂纹、褶皱,焊接球的两半球对接处坡口宜采用机械加工,对接焊缝表面应打磨平整。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10倍放大镜观察检查或表面探伤。

7.5.5 焊接球的焊缝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二级焊缝质量等级标准。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或检查检验报告。

7.5.6 螺栓球螺纹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GB/T 196的规定,螺纹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公差》GB/T 197中6H级精度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标准螺纹量规检查。

7.5.7 螺栓球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5.7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符合表7.5.7的规定。

表7.5.7 螺栓球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球直径 D≤120mm +2.0mm
-1.0mm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D>120mm +3.0mm
-1.5mm
球圆度 D≤120mm 1.5mm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120mm<D≤250mm 2.5mm
D>250mm 3.5mm
同一轴线上两铣
平面平行度
D≤120mm 0.2mm 用百分表V形块检查
D>120mm 0.3mm
铣平面距球中心距离 ±0.2mm 用游标卡尺检查
相邻两螺栓孔中心线夹角 ±30' 用分度头检查
两铣平面与螺栓孔轴线垂直度 0.005r(mm) 用百分表检查
注:D为螺栓球直径;r为铣平面半径。

7.5.8 焊接球表面应光滑平整,局部凹凸不平不应大于1.5mm。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用弧形套模、卡尺和观察检查。

7.5.9 焊接球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5.9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符合表7.5.9的规定。

表7.5.9 焊接球加工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球直径 D≤300 ±1.5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300<D≤500 ±2.5
500<D≤800 ±3.5
D>800 ±4.0
球圆度 D≤300 1.5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300<D≤500 2.5
500<D≤800 3.5
D>800 4.0
壁厚减薄量 t≤10 0.18t,且不大于1.5 用卡尺和测厚仪检查
10<t≤16 0.15t,且不大于2.0
16<t≤22 0.12t,且不大于2.5
22<t≤45 0.11t,且不大于3.5
t>45 0.08t,且不大于4.0
对口错边量 t≤20 1.0 用套模和游标卡尺检查
20<t≤40 2.0
t>40 3.0
焊缝余高 0~1.5 用焊缝量规检查
注:D为焊接球的外径;t为焊接球的壁厚。